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沈妍希来和大家聊一聊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全,2022国际新冠疫情论文,以及疫情,全球,防波堤等等相关的各种干货,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必备知识,只是有些时候我们没有遇到就没有去了解而已!
4月10日,应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应邀做客创新创业大讲堂,给南方科技大学全校师生及校外各界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在线讲座。讲座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变局与中国策略》,分享了疫情演变的三种可能性、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冲击以及对应的建议。刘科院士主持讲座。
王文教授主要从事智库研究、全球治理、宏观经济、绿色金融、大国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面对当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结合其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见识,王文教授曾做出多次准确预测,包括美国股市暴跌、美国疫情大规模爆发、东京奥运会延迟、全球大萧条等。而疫情走到今天,王文教授认为,受多因素限制,世界对于这次疫情的影响缺乏想象力,传统学科的研究可能不足以全面概括当下疫情对全球发展的冲击。对此,王文教授和其团队不断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疫情下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疫情演变的三种递进可能性
从历史与文明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对于疫情影响的认识是缺乏想象力的。根据程度的不同,疫情演变凸显了三种递进的可能性:区域危机级、世纪危害级、文明兴衰级。
第一层,区域危机级,给世界带来低烈度层级的冲击。在此情境下,全球疫情冲击将在未来3至4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结构性暂时萧条,复苏需要1至3年。
如果维持在此层级,欧美主要国家总人口感染者比例将不超过0.1%,全球经济受影响程度堪比2008年经济危机。从目前情况来看,在2月24日-3月20日期间,美国股市蒸发15万亿美元以上,航空类、石油类以及波音公司股价下跌超过60%;美国疫情防控比中国更难,且当前特朗普政策重于救“市”而轻于救“命”,有机构甚至预计,2020年二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将为-24%。
全球化出现了巨大的“休克”,全球进入“结构性萧条”。近期,美欧停航,常规国际人流消失,航空、运输、旅游、石油等行业板块领跌,大面积的行业萧条、流动性紧缺。全球贸易活动出现严重萎缩,各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将长期低于50%的荣枯线下方,各类需求都处于收缩的状态。西方国家纷纷以“印钞”方式“抗疫”,道琼斯指数大概率跌破15000点,甚至跌破10000点、直追2009年6469点的概率也是存在的。占美国GDP约40%的影视娱乐和文化体育行业也将停摆。
疫情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截止讲座当日多国政要确诊,包括英国首相约翰逊、英国王储查尔斯、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伊朗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等等。同时,众多演艺界名人也已确诊,这对相关产业也造成了不小影响。
第二层,世纪危害级,给世界带来中烈度层级的冲击。在此情境下,疫苗在短期内无法研制成功,全球疫情冲击将持续数年,国际秩序受到颠覆性冲击,重组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
如果进入此层级,欧美感染者比例将超过0.1%,即将有超过2000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可能按百万计,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后的影响延续至今。西方主要经济体将陷入“休克”状态,打砸抢烧等社会骚乱将蔓延,金融市场很可能在恐慌情绪和流动性危机下进入“超级萧条”,这极大概率会导致大规模“资产退市”。
此时,世界将陷入“孤岛林立”的状态,全球化从“休克”转入“濒死”,新一轮全球治理、国际秩序重组的力度将堪比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组。
第三层,文明兴衰级,给世界带来高烈度层级的冲击。在此情境下,全球疫情冲击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影响程度达到事关人类文明兴衰的级别,且疫后不存在“恢复”问题,而只存在如何建立新世界、新文明的问题。
此时,世界将受到二次传染,即治愈者复发,最终全球感染人数达到数亿。疫苗研制的常规速度无法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将最终导致西方文明领衔于世界的程度被病毒削平,而产生像14世纪黑死病鼠疫那样“文明兴衰级”的影响力。此前过度“经济金融化”的国家,或将在竭力支撑1年左右走向国家框架瓦解。届时,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全球流通体系发生巨变。各国的制度进入优势比拼阶段,从而诞生全球治理新框架。
低烈度情境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目前的低烈度情境下,王文教授认为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入“5时代”,可能还会更差。在各行业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第一季度大概率是负增长。王文教授认为应该推迟宣布小康社会的完全建设。
第二,对产业的冲击。直接冲击行业包括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电影等。
第三,对社会零售、投资、进出口增速、物价的冲击仍在继续。
第四,极大地削减2020年就业,约四分之一就业人员面临减薪、裁员风险。
第五,促进网络消费,快递、电器、服装、家化、文教等行业逆势上扬。
第六,推动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信贷收缩压力的释放,金融改革的加速。中国短期内“大水漫灌”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通过设立8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精准支持疫情防控;伴随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货币信贷的平衡增长;经受住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考验,实现股市基本平稳,宏观政策的空间和工具储备充足。
第七,加速“新基建”的发展偏好,提振市场信心。“新基建”主要指在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的补齐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
第八,加速全球产业链和我国主要进出口行业的重新布局。根据现有数据统计,20%左右的外企会把生产基地撤回本国,变相加速全球产业链和主要产业链的重组。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外贸需求订单减少,生产能力下降,人流、物流减少,边防管控升级,原油市场大幅波动,全球产业链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受到了严峻挑战。第一季度的外贸生产和发货将下降8%左右,经受住疫情的短期冲击而体现出韧性;但随着欧美国家的疫情冲击继续,导致需求端出现断裂,因此,第二季度中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体系受到严重影响,这将推动电子产业、原材料、药业、汽车零部件业等跨国公司的重新布局。外资企业在华生产、投资将面临与国内生产企业一致的境况,不排除个别外资停业、收缩规模,如酒店、旅游、餐饮等。
对中国经济的几点建议
政府、企业、社会都要做好打抗疫持久战的战略准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调低标准与相关杠杆,借此机会进行内部调整,以防备长期的“灰犀牛”风险,如习近平总书记4月8日政治局常委会所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交部环境变化的思维准备和工作准备。”
全力防范全球环境“新大萧条”对中国的倒灌风险。包括但不局限于全球“汇率混乱期”带来巨大输入性通胀压力,西方熊市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流动性减退,贸易萧条给中国外贸带来的负面传导,石油危机可能引发粮食危机和更严重金融危机等。
在中国逐步复工复产、外部面临“新大萧条”的“经济势能差”背景下,中国要防范一波接一波的外部冲击波,需要筑好六大“防波堤”。
防范国际局势走向动荡,要呼吁美国需积极与中国合作,更要做好美国添乱的准备。
防范经济冲击的防波堤重点是重构中国价值链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导。
防范地缘政治冲击的防波堤的关键是要警惕地缘政治冲突网络空间化。
防范社会冲击的防波堤要围绕保护我国境外人员和企业及相关组织的安全为核心展开。
防范与舆论冲击的防波堤要坚决与病毒标签化作斗争。
防范系统性风险输入,要把中国“防线”外移到全球。包括主动援助、联合科研、加强疫情之下社会行为、经济冲击和政治冲突方面的协调磋商和应对机制的共建。
在随后的主持人对话环节,王文教授就本次疫情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疫情期间浙江的精细化社会管理、现阶段赴美深造的安全性、疫情后疾控甚至医学职能提升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观点分享。
最后,讲座圆满结束,开拓了大家的想象力,并激发更多关于后疫情时代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给各位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看完了,如果你觉得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全「推荐2022国际新冠疫情论文」还不错的话记得帮忙点个赞哦,欢迎继续浏览本站,学习更多的知识!
本文发布者:万事通,不代表寂寞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mowang.com/p/223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imowangmail@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