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新闻编辑周梦寒,每日为您精选最新最全的资讯。改革开放之路|大国强县看丹阳:戴上眼镜,出海去!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关心。接下来,就请跟随我一起了解这个事件的各个方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改革开放之路
原标题:
大国强县看丹阳:戴上眼镜,出海去!
编者按:在中国大地上,2800
多个县级行政区星罗棋布,这里热气腾腾——全国74%的人口就在县域的场景中工作生活;这里也生机勃勃——正是经济转型的第一现场。每一天,变化都在县城发生,个体的努力通过地缘纽带辐射出去,带动整个区域大步向前。《大国强县》系列策划第一季选取六座县城的特色产业,讲述一县一产的故事,它们中有衣食住行的“供应商”、有关键技术的“攻坚者”,也有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正是千百个县域百花齐放,铺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之路。
看到这期视频的你,如果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不管你购买于何时何地,小编有五成把握猜中你眼镜的产地。
江苏·镇江·丹阳
丹阳有多牛?
原因无他,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眼镜镜片生产基地,年产镜片4亿副。数字太大不直观?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分钟生产742副!这个产量占到全国镜片生产总量的75%、世界总量的50%,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镜片!
不仅如此,丹阳的眼镜产业从镜片、镜架、眼镜盒到隐形眼镜及护理液,无所不包。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有5万人在从事眼镜相关产业,这里诞生了1600余家眼镜相关企业,手握3800多个注册商标、7个中国驰名商标,每年设计出的新款式就超过3000件。
早在上个世纪末,丹阳的眼镜就走出了国门,交易额超过10亿元。
2014年,“丹阳眼镜”更是注册为全国工业类别中唯一的眼镜类集体商标。丹阳还拥有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和唯一在县级市建立的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身为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丹阳还承担重任——不管是深圳、东莞还是温州的镜架,统统都要在丹阳完成配装,再输送到世界各地的眼镜店柜台上。
一到周末或假期,丹阳眼镜城的几千个车位就会被“全面占领”——周边省市来配眼镜的客户络绎不绝。为此,丹阳眼镜城还特意设置了一个游客中心,主打的就是一个“配镜游”。
丹阳为什么牛?
拉动江苏小城GDP直线崛起,缔造中国眼镜的产销神话,丹阳眼镜的“发家史”其实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历程的缩影。
20世纪60年代,一批丹阳籍学徒从上海、苏州的国营眼镜厂返乡,建起了社办工厂,迈出集体创业的第一步。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满丹阳,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坐火车来丹阳拿货,久而久之,火车站附近兴起一大批眼镜摊位。
一个县城供应全国眼镜市场,批发商们都得抢着交钱等货。
需求端热火朝天,供给端自然要跟上,丹阳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子里开辟眼镜作坊,形成了从镜架制造、镜片生产到加硬镀膜的全产业链,还发展出包括镜布镜盒、印刷包装在内的产业集群。
1986年,全国最早的眼镜交易专业市场在丹阳政府的扶持下成立,当年的效益就有150余万元。
但一场阵痛的种子已经埋下,随着款式更新颖的国外产品大量涌入,丹阳眼镜产业迎来寒冬。
破局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企业纷纷变换赛道,积极自主研发新产品,突破国外企业的专利垄断,入局全球竞争。
丹阳政府一边鼓励外商投资,引入国际品牌,一边组织本地企业走出丹阳,参加世界各地的眼镜博览会,走向行业前沿。
开放发展的举措为丹阳眼镜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从自研树脂镜片到研发功能性镜片,再到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丹阳眼镜品牌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如今,生产一枚镜片不再需要一位工人数小时的手工打磨,自动化的生产线将生产时间压缩至40秒。从“草莽”时代走向规范化,丹阳眼镜产业在自我革新中赢得了市场,还将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完结了,看到这,应该也明白了吧,新闻网络整理人:褚添依,图片/视频编辑:晨骞,来源: 央视网/中工网
本文发布者:新闻早知道,不代表寂寞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mowang.com/p/694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imowangmail@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